清代寿幛“饮中八仙”图案解析Analysis of the pattern of the “Eight immortals of Drinking ”in the Shouzhang of Qing Dynasty
唐刚,林波,苏金勇
摘要(Abstract):
寿幛是清代用于庆祝寿辰的重要寿礼,属于贺幛的一种。其起源可追溯至虞舜时代,至清代达到鼎盛。寿幛多以丝绸、棉布为底,采用刺绣、缂丝、织锦、彩绘等工艺制作,中间题写歌颂赞美的贺词,周边装饰有吉祥图案。作为彰显家族地位、社会关系及孝德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,寿幛在清代社会生活中具有特殊意义。本文以清代乾隆年间世国公及妣连孺人寿幛为研究对象,通过实地调研并结合其年份、形制、工艺及图案等特征,对寿幛中的《饮中八仙歌》人物场景进行深入分析。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,探讨《饮中八仙歌》在寿幛中的表现形式及其出现成因,旨在为后续寿幛人物场景图案的研究提供借鉴。
关键词(KeyWords): 寿幛;饮中八仙歌;人物场景;图案解析
基金项目(Foundation):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(FJ2021C102);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(FJ2025B219)
作者(Author): 唐刚,林波,苏金勇
参考文献(References):
- [1]唐刚,袁华斌,林可盈.清乾隆年间福建仙游县世国公及妣连孺人寿幛考[J].江苏丝绸,2024,53(05):42-47.
- [2]张天健,崔炳杨.独特奇篇──杜甫《饮中八仙歌》试论[J].杜甫研究学刊,1995(01):46-49+59.
- [3]邓魁英.关于杜甫的《饮中八仙歌》[J].北京师范大学学报,1982(03):14-24.
- [4]王健丽.醉里丹青明张翀饮中八仙图[J].收藏家,2000(10):16-18.
- [5]王美春.醉态各异妙笔生——李白《山中与幽人对酌》与杜甫《饮中八仙歌》比较谈[J].古典文学知识,2004(03):17-21.
- [6]王朝华.杜甫《饮中八仙歌》中“逃禅”一词辨义[J].宁夏大学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,2015,37(03):86-89.
- [7]于信.“饮中八仙”与大唐精神——由《又见大唐》中的《明唐寅临李公麟〈饮仙图〉并书杜诗卷》谈起[J].美术大观,2020(02):88-89.
- [8]李炎.寓慨于谐的绝唱——杜甫《饮中八仙歌》论析[J].固原师专学报,1992(04):14-17.
- [9]孙少华.诗与酒——《饮中八仙歌》与杜甫在长安的“快意”生活[J].杜甫研究学刊,2017(04):10-18.
- [10]田源.文化人类学视域下“八仙”信仰溯源及特征分析[J].中国民族美术,2023(01):44-49.
- [11]尹蓉.八仙的组合及其文化内涵[J].民族艺术,2005(01):31-38.
- [12]郭延龄.神仙道化剧和八仙的形成[J].榆林学院学报,2017,27(01):96-104.
- [13]刘乐君,郝晓飞.瓷器上的“饮中八仙图”表现特征研究[J].山东陶瓷,2019,42(04):12-15.
- [14]彭善国,杨梓丹.“鹦鹉啄金桃”与“饮中八仙歌”——瓷器上的杜甫诗意[J].文物天地,2024(10):80-84.